筑巢訊 | 第九屆筑巢獎終評評審圓滿落幕
發布者:筑巢集團?????
盛夏蟬鳴,石橋小徑。
2019年7月19日,在北京釣魚臺,145件入圍第九屆筑巢獎終評的設計作品接受了12位來自中國設計界重量級“大咖”的“專業檢閱”,經過近8個小時的層層篩選和激烈辯論,金獎候選作品終于新鮮出爐!
走過十年九屆的筑巢獎,致力于做中國生活方式的引領者,助力中國青年設計師成長、成名,帶領中國設計走到國際,讓中國設計世界看見!
在第九屆筑巢獎終評現場,無論是設計最高學府的院長、教授還是享譽業界的知名設計師或從業多年的設計上市公司創始人,他們認真審視每一套入圍作品,從布局、色彩、材質、創意、造價等多個維度進行考量評審。在金獎作品的討論環節更是異常謹慎和激烈,學院派與實踐派進行了別開生面的“論戰”,這不僅確保了對參賽作品客觀公正的對待,同時也是對中國室內設計的焦點問題,展開的深入討論與剖析,點亮了未來設計的方向!
焦點熱議:設計切記“用力過猛”
筑巢獎一直提倡做“恰到好處的設計”,反對過度設計,在金獎作品討論環節,評委熱議到:對于室內設計,很多設計師一度認為要凸顯個性,但真正優秀的設計應該要做到“恰到好處”,不能一味在裝飾或者顏色使用上“用力過猛”,要考慮人居住的舒適性、便捷性,家庭成員的關系,讓設計與人的生活和諧共生,要通過設計給予居住者更有尊嚴和品質的生活,同時設計師要注意空間面積與造價的平衡。例如,要充分考慮居住者的家庭關系、職業屬性,做便于他們生活工作、符合他們生活特質的設計,才能夠打動人心,讓人們感受到設計帶來的美好生活。
趨勢發布:傳統文化復興,民族自信逐步增強!
在終評現場,評委們欣喜的發現越來越多溯源傳統文化的設計,他們以中華民族的設計元素、文化內涵、地域特色為出發點,打造出極具中華民族特點的設計作品,這些作品不是生硬的照搬,而是融入現代設計手法,適應現代人民生活的設計,這一現象體現了我們民族自信的增強,專家評委希望中國的設計師能夠做出越來越多有我們民族特色、地域特點、有我們文化內涵的設計。
學院派與實踐派:設計該“裝”,還是“不裝 ”
“裝”成為本屆筑巢獎終評現場的高頻詞,評審專家時時提出:這個設計太“裝”了,材料太復雜用過了;這個空間的屬性,結合這個業主的特點,這樣“裝”一下還是很恰當合適的。
評審中,著名設計師梁志天為一套色彩絢麗的作品現場拉票,他表示:目前很多室內設計的住宅像樣板間,其實住宅中打造“家”的感覺更為重要,我們不能盲目偏向流行的方向,目前很多設計師都跟風黑白色調的設計,但我希望設計師要大膽的用顏色,設計還是要提倡多元化的發展。
其他評委也紛紛表示:設計獎項的評審對于大眾有重要的引導作用,很多業主會照著獲獎作品來設計自己的家,所以設計師的設計不要盲目“裝”調性和趨勢,要去思考空間使用者的需求,能生活的居住空間才是好的作品,要去“裝”出他們生活的狀態。
在一個比過去任何時代都更追求設計、追求美、追求創新的時代,筑巢獎期望通過嚴格公正的評審以及一些列論壇、活動,應用全媒體推廣手段,將最能代表現代生活方式和最具創新精神的好設計推廣給公眾,引領中國室內設計行業的蓬勃發展!
終評結束后,專家評委即將在8月、9月對候選項目進行實地考察,才能最終確定專業類別各獎項金獎得主。“實地考察”是目前國內設計類獎項中獨一無二的評審舉措,不僅體現了獎項的嚴肅性,更是一種開放的精神和態度!
2019年度設計代表作,誰說了算?
——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