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2016-03
感悟生活美學,暢游設計天地 “筑巢論壇”帶您走進設計大師們的思想空間
發(fā)布者:筑巢集團?????
如果說設計是一幅畫,那么生活就是一首詩。隨著“筑巢論壇”系列講座在全國各大主要城市的陸續(xù)召開,一場中國室內設計行業(yè)頂尖人才的高端對話正在悄然上演。在這個舞臺上,既有諸如劉北光、林振中、孟也等知名學者、設計師,也有來自銀川、鄭州、包頭、臺州、無錫等城市的冉冉之星,他們在這里交流設計理念,感悟生活美學,譜寫著一首關于藝術、關于美的詩,描繪著一幅關于生活、關于愛的畫。
筑巢論壇各站現場
“一帶一路”促中意發(fā)展 “筑巢論壇”育設計人才
2016年3月2日,意大利駐華大使館。
為響應國家文化復興的號召,進一步推進“一帶一路”的發(fā)展戰(zhàn)略,促進中國室內設計行業(yè)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,筑巢投資集團正式發(fā)布中意文化交流八大項目,旨在以設計師為核心,推動中國設計藝術走向世界。
據了解,筑巢投資集團于2016年全力打造以筑巢獎為核心的文化項目產業(yè)鏈,整合國內外優(yōu)質設計資源和師資力量,以清華研班修、國際游學、米蘭理工大學碩士班、筑巢論壇等項目為鏈條,全方位幫助中國室內設計師提升設計能力、開拓設計思維,建立正確的設計價值觀。
“筑巢論壇”系列學術講座,作為其中一大文化項目,希望借助此平臺建立并傳播正確的設計價值觀,為中國室內設計行業(yè)培養(yǎng)優(yōu)秀設計人才,并鼓勵他們通過自身不斷努力實現設計價值。
筑巢論壇特邀嘉賓:林振中、劉北光、孟也、黃信景(從左至右)
“百家爭鳴”促思想交鋒“生活美學”溯靈感來源
美是源自生命的體驗和感受,每個人對美的感知都有不同見解,對美的認識和想象的多樣化不僅創(chuàng)造了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,更為廣大室內設計師們提出了一個難題——如何去實現人們對美的想象和追求?
法國雕塑藝術家說過:“美是到處都有的。對于我們的眼睛,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發(fā)現。”一名優(yōu)秀的室內設計師,首先需要具備極強的感知力,善于發(fā)現美;還要能夠理解不同人眼中的美,產生共鳴;最終,通過自己的專業(yè)能力去創(chuàng)造美,在空間上進行實現。無論是成名已久的大咖,還是初出茅廬的新手,這是每一名設計師都需要面臨的問題。對于這個問題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之談,“筑巢論壇”的召開不僅為大咖們提供了一個百家爭鳴的演說臺,更為廣大設計師們提供了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”的學習機會。
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劉北光教授在發(fā)表關于《環(huán)境藝術設計的新思維》的演講中,提出“設計應該是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創(chuàng)作過程。設計創(chuàng)作的過程,是在提出并解決問題的同時,尋找最具藝術效果的材料和造型的表現”,他同時指出“設計者在不同的年齡段要有針對性地發(fā)展自我”。
在美籍華人設計師、清華大學林振中教授眼中,“一個空間要營造出味道,就要留心生活中存在的美好,而這些美好恰恰牽動著我們的五感,這些被牽動的記憶將成為我們開展設計創(chuàng)意的靈感來源。”并由此展開題為《發(fā)現身邊的美,創(chuàng)造美好生活》的演講。他以當代前沿的國際設計思想為切入點,結合東方的細致與感性,來詮釋他設計價值的核心理念——生活美學。“生活美學不是學,不是理論探討,而是美學實踐。”
中國著名新銳設計師、明星御用設計師孟也先生作為活動的特邀嘉賓,也分享了以《夢想改造家》為主題的精彩演講。“我們無法為別人創(chuàng)造幸福,只能以個人專業(yè)營造幸福感。我們無法改變過往,但我們希望創(chuàng)造未來,給予別人一個美滿,亦或一種歡樂。”這是孟也在此次講座中最打動人心的一句話,同時也折射出他個人長久以來堅持的關于設計的核心價值觀。
換位思考方懂個體需求 “人居之美”引領行業(yè)趨勢
孟也認為,“設計的核心問題,就是解決生活功能的一切問題。只注重外形的變化,不去關注生活的本質,這樣的設計是不具備可持續(xù)性的。”他強調,將設計的想法與用戶需求緊密聯系起來,是設計的重中之重。“業(yè)主想要的設計就是符合他自己的生活習慣,并且是能夠將房子的核心功能價值呈現出來的設計。”然后知易行難,因為這需要設計師在進行空間規(guī)劃時學會換位思考,站在一個普通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實現最大程度的舒適和便利。
演講中,孟也分享了他在做項目時的具體操作和思路,以及如何開展有效設計。他表示:“我們要深刻發(fā)掘業(yè)主已經形成的生活習慣,然后客觀地觀察和分析一棟房子已經存在的核心功能價值,比如是否有非常美的庭院、花園等等,之后圍繞房子已經存在的功能價值,結合業(yè)主的生活習慣來開展空間規(guī)劃,選擇符合這個空間規(guī)劃的材料,這才是有效的設計。”
解決設計師成才之惑 鋪就未來星成功之路
心理學博士、米蘭理工大學設計心理學黃信景教授也在“筑巢論壇”系列講座中,多次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設計師朋友們進行經驗分享:應該如何規(guī)劃自己的職業(yè)生涯,并采取怎樣的發(fā)展模式達成職業(yè)目標。
他指出,每一位設計師成長過程中,都應當去發(fā)掘自身的潛能,找到自己最擅長、熱愛的設計領域。同時,要特別注重個人的自我修養(yǎng),尤其要重視了解設計背后的歷史文化淵源、設計理念以及它的靈感來源。此外,讓自己走出國門,走向世界,且善用媒體平臺不斷地展現自我,才能真正走向成功!
筑巢獎亮點解讀:攜手IFI 更多關注青年設計師
據黃信景教授介紹,第七屆筑巢獎最大的亮點是國際建筑及室內設計師聯盟(IFI)的加盟,它標志著筑巢獎真正開始走向國際化。同時從2016年起,筑巢獎將主要面對45歲以下的青年設計師群體,為他們的成長提供競賽平臺。
他還表示,從今年開始筑巢獎只征集工程類作品, 獎項類別設置有部分調整和更換,類別設置不僅更關注民生問題,而且注重人們生活的體驗感;此外,初評、復評將改為線上進行,使評審模式更為系統、科學、公正。這一系列變動都大大提高了筑巢獎的含金量。
本屆大賽獎項設置更關注住宅空間,目的在于倡導“人居之美”的價值,同時,在作品申報時,拒絕方案類作品,其實是在關注職業(yè)設計師的方案實現能力,從而讓獎項更加求真務實,體現設計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落實能力。